找到相关内容408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五台山普寿寺举行普一级演习忏二篇罪演出

      2009年3月5日(农历二月初九)五台山普寿寺举行普一级演习忏法。 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,用所学的东西来指导思想,进而形成生活习惯。出家人自有与俗人不同的地方,所以每一天都是在改变曾经在俗世间染下的种种不良习气,把佛的教法一天天变得熟悉起来。通过课堂的学习、监学带领讨论、用小品的形式实地演习来加强记忆。今天,通过普一级几个班的精心策划,在监学师父们的指导下进行了现场演习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演出|普寿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4/09365037954.html
  • 没有“病”,何用“药”,这就是涅槃的境界

      没有“病”,何用“药”,这就是涅槃的境界   提要:  ·人间的地狱、饿鬼、畜生是无形的,因为人尚有做人的福气  ·修行就是转,难转不是不能转  ·修行与习气是一场硬碰硬的斗争,最后胜利是修行...只要多花点功夫,方法上提高一下,拿能洗油渍的洗衣粉洗,还不是洗干净了?哪怕你洗干净了颜色不够白,拿漂白粉一漂还不是雪白的?   修行与习气是一场硬碰硬的斗争,最后胜利是修行者   流转生死有流转生死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2353046.html
  • 答本知法师问三则

    不可疑无智,能断见思惑。”  问二:“通教菩萨‘扶习润生’。疑通教菩萨住世,尚有烦恼之习气乎?又曰:‘见思断尽,生死解决,即证六通。以神通力,起应化身,而住世界,修集福慧,教化众生,纵住此尘劫,亦得自在’。菩萨何不知此,而扶习润生耶?”  答:此间有二疑:  一、当知通教菩萨,利生心切,恐正使习气俱除,即不住在三界受生。既不受生,何能利生?故重扶习气以润生。又曰:‘留惑润生’。古德有驳云:岂有毒...

    圆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1653993.html
  • 修行者远离慈悲心的三种障碍解脱过失

    远离慈悲心的修持中修行者会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 阿秋喇嘛 在远离慈悲心的修持中,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: 首先,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,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他人过失的习气;   其次,由于经常观照到他人的不好而滋养对于自我的骄傲我慢;   然后,又由于修行者内心充满对于自我的执着而越修行越难以与法相应,并滋生许多烦恼与贪嗔痴了。 修行的目的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1775201.html
  • 东林祖庭五 · 一精进佛七起七

    大家象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持下来,和自己无始劫来的妄想习气好好打上一仗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健康时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5/11394977079.html
  • 根松仁波且答:为什么佛法这么殊胜,但很多学佛人的贪嗔痴还是很严重?

    根松仁波且答: 问:为什么佛法这么殊胜,但很多学佛人的贪嗔痴还是很严重?以致有些旁观者说,我们虽然不学佛,但我们有些时候做的并不比学佛人差。到底这些学佛人的主要问题出在哪里? 上师答:不是学佛的人出了这些问题,而是因为众生的习气是根深蒂固的,这不是以学佛和不学佛来划分的。学佛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调整自己。很多的学佛人,有祈愿早日解脱的信念,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努力清净自己深重的...

    根松仁波且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22477503.html
  • 问:喜欢学佛,可时冷时热,怎么办?

    凡夫(梵语prthag-jana)在因地学佛的过程,道心往往不易坚固,如空中的羽毛,随风飘动,无有定处,时冷时热,这是很正常的情况,若遇到这种现象,更应该抖擞精神勇猛精进,凡夫在因地修行是应该带有勉强的意愿,因为懈怠的习气已经无量劫以来就本有了,若不带勉强的意志力,始终易被懈怠之心所蒙蔽,因而不得自知,甚至知而无法前进。 我们在修行学佛的历程,应该在正见方面先矫正,若能正见人生与宇宙的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73277796.html
  • 问:老人学佛有用吗?晚年犯了错误如何弥补?

    对每个人来说,任何时侯学佛都不会早,也不会晚。人生难得,佛法难闻。有机会听闻佛法,就应及时把握。而从修行角度来说,也不在于时间早晚。有些人信佛几十年,但没有在修学上真正用心,烦恼、习气丝毫没有减少,并未比那些不学佛的更好。相反,有些人虽然起步很晚,但学佛后很投入、很用心,并能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引导,在菩提道上稳步前进。所以,学佛不在于时间长短,也不在于起步早晚。关键在于,是否将佛法落实到生命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2077834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现世为男,来生是否还能投男身呢?

    济群法师答:   这主要由两种力量在发生作用:一是业力,一是愿力。业力,由善恶行为所积聚。愿力,则是各人的愿望、兴趣。有些人本有条件投男胎,但他喜欢做女人,这一愿望自然会影响到投生。所以性别不是绝对的,可以相互转换。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。有些男性具有很多女性特点,也有些女性具有很多男性特点,这就和他们往昔的习气有关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现世为男,来生是否还能投男身呢?|济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95677924.html
  • 问:我认识到了因,但为何仍为之烦恼?

    那是因为“知易行难”。认识和实际之间永远都是有距离的,我们烦恼是无始以来的习气,所谓积重难返。当我们听到佛法的因果理论后,也许是有了一点认识,但仅仅是知道了因缘的表面现象。缘起的真正内涵是非常深奥的,如果对此有透彻的了解,所看到的一切就如梦如幻,但我们还做不到这一点。所以,对佛法的认识还有量的问题,比如我们相信因果,但是不是彻底地相信呢?只要没有真实的体验,这种相信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35878115.html